“开年殡葬第一课”,福寿园这样做
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5-03-01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2025年)2月25日至27日,福寿园国际集团在(北京)民政职业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举办2025年“新年第一课”培训。作为(福寿园)集团年度发展战略的“风向标”,本次培训邀请了法律法规、政策智库、品牌战略、科技应用等领域的资深专家,面向集团旗下60余家企业的核心管理层进行传道解惑。培训围绕“政策引领、科技驱动、合规筑基、服务升维”等主线,深度解码行业趋势,系统推演转型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贯彻集团2025年第一次总经理会议精神的开年首场战略行动,本次培训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命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保中在专题授课中表示,殡葬行业正面临民生需求升级、政策法规迭代与科技革命叠加的三重变革,唯有将行业命运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方能实现破局新发展。
陈保中教授认为首先要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把握改革要点重点,协助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治理体系,推动殡葬服务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人文型”升级;其次要以历史主动精神,结合殡葬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将政策压力转化为行业升级推力,助力推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道勇教授在专题授课中表示,我国已经成功地从匮乏型社会转向丰裕型社会,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王道勇教授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是新征程民生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大环境下,殡葬行业作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也应立足民生福祉,构建绿色殡葬、智慧服务、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民生服务体系。
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做“新年第一课”主题培训,他提出人有物理性和精神性,殡葬行业实际就是在做人生百年之后物理与信息的“保留”工作,使之留存于世,达到传承。所以福寿园应该做殡葬设施的建设者、管理者、服务者,更是生命事业的设计者、策划者、运营者、数据管理者。
王计生总裁表示,福寿园三十年来建成了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人文纪念公园,未来则是要打造以科技数码为手段,实现生命数字化存储的“生命公园”,解答“人到那里去”的哲学命题。这就需要不断创造现代生命服务业的行业新文化,引领行业改变,弘扬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
上海尚瑞税务师事务所所长张纪云从税收视角切入,结合殡葬行业营改增深化、公益性服务免税政策调整等热点,解析了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殡葬行业重点税种。
福寿园流程风控中心总经理李捷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殡葬行业涉及到的多个执法监督界面和62项法律法规,培训课后还通过法律法规的应用考试,考核了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
此外,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以“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为引题,提出殡葬行业是精神传承的重要一环,关乎文化习俗的演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福寿园应以企业和行业为自豪,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提升愿景、使命、价值观。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李乐飞为大家介绍了新服务时代下的一门跨学科领域——服务科学,其旨在通过整合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工程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提升服务系统的效率、质量和创新性。
李乐飞副教授从文化角度、社会趋势、技术引入等方面提出服务创新的方向,譬如叠加线上虚拟内容,增强线下体验;用数据拼出用户画像,挖掘用户偏好,分析情感状态;基于未来的环境进行升维思考和共情,让客户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互动等等。所有的创新和变化都是围绕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通过人文关怀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福寿园数据中心总经理李钧表示福寿园2016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探索,逐步搭建IT能力并对业务进行信息化赋能。但是数据数量、数据质量还存在缺口,欠缺底层数据的治理体系。未来福寿园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奠定并强化自身独有的数字化护城河能力,最终转型成为“生命信息运营商”。
福寿园安徽区域总经理张巧云表示,按照集团2025年的工作部署,当前转型迫切,需要全力推进数字化产品,强化生命科技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区域层面要做好战略承接,集合区域发展情况进行本地化创新,并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首席品牌官邬亦波为本次培训做总结,他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与殡葬行业深度变革的交汇点上,福寿园国际集团此次以一场高规格、多维度的战略培训叩响新年序章。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策略的输入,更是一场凝聚共识、明晰路径的思想动员。“未来已来,唯变不变。”福寿园将继续以“新年第一课”为支点,推动行业新文化的创造和行业面貌的改变。